走出邱雙炯先生的會客室,已是深夜,星漢燦爛。我居然與這位九秩老人暢談了2個小時!“滿腹經綸抒大志,一門技藝閃金星”,我腦海里突然冒出這副對聯。對!他就是陶瓷界一顆耀眼的星!
創作中的邱雙炯
邱雙炯1932年出生在泉州德化一個貧苦家庭。食不果腹,家庭變故,年紀輕輕就經歷親人相繼離世,為邱雙炯不向命運低頭的傳奇人生埋下了伏筆?!拔覡敔斍袷?,父親邱中緘,哥哥邱承三,姐姐邱迎都死于饑餓和窮困;我拜師學藝的第一個師傅許金錠,剛結婚三天就被抓了壯??!那是什么世道??!”在邱雙炯悲憤的神情里,我分明讀出了他感恩新社會的熾熱情懷,也清楚了他剛滿20歲加入共產黨時激動得熱淚盈眶的原因。
邱雙炯從藝70多年,頭戴“中國陶瓷藝術大師”“中國工藝美術藝術、設計、教育終生成就獎獲得者”“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項目德化瓷燒制技術代表性傳承人”等桂冠,既緣于他的天賦,更緣于他的努力。他15歲師從陶瓷名宿蘇勤明,練就一手絕活。幾十年來,他追求“瓷圣”何朝宗的神韻,守正創新,沉穩中求飄逸,內斂中求奔放,意境高遠,氣韻生動,漸成風格:觀其孔子像,見大儒者之智慧;觀其觀音像,見大愛者之慈悲;觀其彌勒像,見解脫者之大樂;觀其達摩像,見修行者之堅毅。值得一提的是,邱雙炯瓷刀下的百態彌勒,被譽為“彌勒王”,他賦予彌勒的笑以靈性,無論是坐的、立的、盤腳的、挖耳的、撓腮的,還是提腳的、籠袖的、雙手高舉的,全都笑得自在,笑得坦然,自有一種歲月沉淀下來的韻味。
“志于道,據于德,依于仁,游于藝”,已有70年黨齡的邱雙炯至今還認為,甄陶品性,淬煉修為,篤學力行,融入社會,無論做人、做事、做官,都至關重要?!皶r代呼喚大國工匠,可現在一些從藝者特別是年輕人,心浮氣躁。增強文化自信,要從提升人文素養做起?!彼洺ν降軅冋f:“學藝先立德。向善求真,正氣浩然,心里常想著平民百姓,藝術之路才能走遠。我才小學文化,離開了師傅的耳提面命,離開了時代的好環境、社會的大舞臺,就沒有我的今天。當然,立志成才,必須傾注心力學習。我創作500羅漢、水滸傳108將,均花了兩三年時間研究、揣摩,做足了功課?!?br data-node-type="Break">
邱雙炯的另一重大貢獻,是他提出并帶領團隊推動“以電代柴”燒制陶瓷并獲得成功,這是德化陶瓷發展史的里程碑,也使德化得以成為全國第一個陶瓷工業無煙塵污染區。他敢吃螃蟹,改革開放初期就果敢提出“用水發電、用電燒瓷”的前瞻性大計,力圖結束長期以來的木柴燒制的歷史,要知道光是一條“龍窯”一次燒窯就要燒掉500多擔的木柴,那是怎樣一張血盆大口??!
說干就干!邱雙炯開始游說領導、聯絡同道、籌措資金,緊鑼密鼓地探索、實驗、調試……
“癡心妄想!時機尚不成熟!”“操作難度大,燒窯工多數是文盲,一不小心被電觸死咋辦?”“工業用電哪有那么簡單?一度電可以產生多少大卡的熱量?一度電多少錢?就是有電你買得起嗎?”一次次讓吃“閉門羹”,一聲聲反詰斥問,一個個冷嘲熱諷,來自上級領導、國有瓷廠負責人,也來自同事和好友;而窯火升降溫的難以把控,坍塌或歪倒的窯板,斷裂或軟化的白瓷,凹凸或變形的造型,渾身“氣泡”“針孔”的瑕疵品,一次次實驗的失敗,更使他五內俱焚。
“我是在被罵得狗血噴頭的情形下苦苦支撐的?!薄白鬀_右突而不得出,我也一度想放棄。但一想到家園的綠水青山,想到報答人民的誓言,又寢食難安?!薄案墒聵I,靠的就是責任感、使命感!我是黨員領導干部,遭誤解、受委屈無所謂?!薄梆B兵千日,用兵一時。從通訊員到水利局局長再到縣委副書記,黨培養了我幾十年,是報答的時候了?;沓鋈チ?!”說到動情處,邱雙炯的手攥成了拳,不知不覺陷入了沉思。仿佛,他回到了那難忘的歲月:他和他的窯爐攻關小組正加班加點,黏性紅土、電爐絲、儲熱耐火磚、碳化硅板、保溫棉……一個個關鍵環節,一組組數據,一個個方案;仿佛,他的耳畔響起了黨和國家領導人支持、勉勵的話語;又仿佛,他沉浸在第一次窯改成功時人們噙著淚花奔走相告的情景中……
在其位,葆初心,勇擔當,建奇功;精于藝,大視野,大情懷,真功夫。鮐背之年的邱雙炯,正以他的才志和激情,續寫一個老共產黨員的奮斗樂章。
□廖伏樹
(作者系泉州工藝美術職業學院黨委書記,中國作家協會會員)
來源:學習強國——https://article.xuexi.cn/articles/index.html?art_id=9808247544835135395&item_id=9808247544835135395&study_style_id=feeds_opaque&t=1620638407426&showmenu=false&ref_read_id=e8c412ee-c4ce-4c12-9264-8aa3b5af8ce8_1632385157131&pid=&ptype=-1&source=share&share_to=wx_single